十连中学心理健康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文章资讯 > 职业成长 > 文章正文

孟馥:疫情下,心理援助热线中,如何与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

发布于:2020/5/12 18:11:03已经浏览:149559次

 

新冠肺炎疫情是国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是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说,它不是紧急的,但它是全球都要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孟馥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很高兴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段和大家以这样的方式在一起。

今天我选了一件红色的衣服,选了一个绿色的PPT。为什么这个样子呢?我想,今天谈到的是儿童青少年,也是孩子的主题,选绿色的PPT代表的是一种希望,那么红色呢,因为疫情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这意味着胜利。所以我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来分享这个主题。

今天的讲座是90分钟,我分享的主题是《心理救援热线中,如何与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接下来,从以下5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怎样在疫情的情况下,和儿童、青少年及他们的家庭一起工作。

这五个方面分别为:问题、评估、解释(理解)、指导或干预、案例分享。

今天(42日)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日子,是第13个世界自闭症日。大家之前可能对自闭症/孤独症有一些了解,这个病是一种大脑神经系统的广泛性的发育障碍。这种发育障碍的最大特点,是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与社会、与人际之间的一种隔绝。所以,这类特殊的疾病,是由于大脑的发育障碍而导致与社会的一种隔绝。

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情况是一种特殊的疫情,是新冠肺炎这种疫情下面我们不得不做一些隔离,或者是居家,或者是减少社交这样一些生活方式。

所以,接下来,今天我想和大家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疫情下的青少年问题。

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会上讲话

? 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第7版里,它是这样讲的:从目前诊治的病理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是良好的,少数患者病情为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愈后比较差,儿童的症状相对比较轻。

为什么我要选这一段话呢?我想和大家说的一个情况是,我们现在接的热线越来越少了,最初的时候由于疫情本身带来的一些问题是热线的主流,而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我们来电的内容、主题也会有一些改变。所以,到目前我们这个阶段来讲,与疫情相关的、非相关的情况就变得多了起来。

即便是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是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来谈。

一般社会适应良好或者心理健康的人,在面对重大的灾难挑战或挫折时会有一些问题,但随着进程的逐步改善,他们会逐渐的适应这样的情况。但对于那些有基础问题的人来讲,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次新冠肺炎死亡患者里,有基础疾病的人,他们的病情可能会更加重,死亡风险会更大,死亡率会更高。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问题+疫情”。

可能来说,他原来是有心理问题的,加上疫情的特殊情境或特殊环境因素,使得心理问题可能会显现更加严重、显现,或者是作为一个强大的诱发因素而导致儿童或青少年的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个是我想表达的一个核心观点。

?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也是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一定角度来讲,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样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国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是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说,它不是紧急的,但它是全球都要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孩子是社会中最脆弱、最易感和最容易受伤害的群体。所以,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不仅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在关注这个方面的问题。

今天,在朋友圈,我看到好多同道也在转发这个内容,我想也有这个因素。确实,我们聚焦的对象是孩子。

既然是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来看一看WHO世界青少年健康情况报告(2014)

这是一份资料,至少5年前的资料了,但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WHO对世界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有一个调查,说到全球每年大约有130万的青少年死亡,高风险阶段在15~19岁。自杀是全球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

这个星期二我刚恢复心理治疗的专家门诊,我的第三位来访者就是这样一位青少年,他进来和我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想活了”。这是一个自杀的议题,所以,我紧张的和他工作了50分钟。

另外一个问题是抑郁。抑郁症是导致精神残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大概一半心理疾患(成人或青少年),实际上是开始于14岁之前,而且早期发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识别和诊治,这样一生的精神健康就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进行诊治,实际上比在成人阶段进行干预或治疗更为有效。

还有一个研究文献的综述,我在很多讲课的场合下都用过。我用它的目的是要不断的提醒大家怎么来重视儿童和青少年问题都不为过。

这个文献的综述里特别强调,实际上即便是5岁以下的孩子,他们也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这些可以占到10%左右。

而在一些很小的婴儿那里也可以出现一些抑郁的症状。这些婴儿的表现通常是一种难以安抚的哭泣,或者生长发育的减缓以及睡眠方面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如母亲的抑郁、焦虑,或其他慢性疾病、精神疾病,可以影响到10%的低龄儿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依恋模式,尤其是不安全依恋模式的发展,40%的儿童会发展出不安全依恋模式。安全的依恋模式与不安全的依恋模式比例是6:4,所以说,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占到了40%85%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儿童是没有得到及时帮助。而且这些孩子们在长大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情况会比其他正常儿童高出好多倍。

因此,这提醒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

?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的特点

我国的儿童青少年问题也独具特点,一个是问题发生检出率大概在13%-16%左右,自杀的风险也是初露端倪。各个地方自杀的青少年、大学生是经常出现需要危机干预的情况。

还有在城乡之间,以及在年龄方面,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会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之前的调查结果是在城市的青少年的精神患病率要高于农村。 但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又日渐明显,包括分离性的焦虑、情绪的障碍、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辍学、网络依赖等等这些情况。

北大六院的院长陆林院士有一次在学术会议上作的报告中提到“实际上我国儿童存在的抑郁、焦虑及行为障碍这样的一些心理问题,大概达到了20%,这比我们国家层面的统计要高,而且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

陆院士在国家政策、社会支持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告诉我们,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尽管我们制定了非常多儿童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里也特别谈到了“儿童心理卫生健康”这一部分,但是在这方面的立法还是有所欠缺。

在社会支持层面上,我们仍然会看到学校和家庭普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重视不足这一情况。

前两天我收到一封邮件,这是我差不多在20年前的一位来访者,他是一位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但是他因为严重的情绪抑郁症而导致辍学,甚至生病住院。中间我也收到过不少他的邮件,他这一次的邮件是想告诉我一些好消息,他想告诉我这么多年他是怎么慢慢打开自己心结的。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了,而且宝宝也已经两岁了。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他想学习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他的亲身经历和经验,让他特别能感受到在生命早期,家庭、父母、甚至是学校对孩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关注度不够,对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有一些忽略。

那当然在专业团队方面,实际上我们从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是很多,可能学校系统里会好一些,但是在医疗卫生系统里,儿童精神科医生非常缺乏。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特点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同于成人,有具体的特点。今天讲到这里,我还是想把特点这部分跟大家介绍一下。那么这些特点表现在哪里呢?

一个是易感性。前面讲到,他们是最小、最脆弱、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这次的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大流行,但是依然有人感染而有人没有感染。所以个体素质的易感性很重的。一些特殊的人群有易感性,易感性在传染病里也是很特别的一个因素。

另一个是可变性,这个可变性是它可以变好,但是也可以变糟。它变好的时候会让你感觉到很好,让你意想不到的好。

我今天收到了一位来访者母亲的信息,这是一位病情比较严重的孩子,在初中时就发生了进食障碍,现在已经快要大学毕业了。今天他的母亲告诉我他已经拿到了世界排名前10商学院的研究生录取offer。回想到当初他严重的进食障碍及抑郁,同时还有些其他问题,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到10年后的今天他取得的成就。

所以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在他们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能提供必须的帮助和支持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们可能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第二个特点就是儿童及青少年问题在临床上非常不典型。为什么不典型呢?可能和他们的年龄以及发育水平密切相关。

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的可延续性,很多成人的问题有一大部分都是发生在孩童时期。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孩童时期的问题会牵引到成人期去,造成更大的麻烦。

第四个特点是和他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他的父母及家庭对他的影响。

第五个特点是他的求助方式不一样。我觉得可能不同的年龄的孩子求助情况不一样。现在的孩子们的知识面广,见识也比较多,所以在我的门诊里,通常有一部分的孩子是会主动要求父母带他来见心理医生。

当然我们现在的这种热线求助也是一种很特别的方式,也有大部分孩童的问题由父母来求助,因为孩子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父母会来求助。

?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特点

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中,我们说一般的心理问题均表现在行为、情绪、认知方面。

在儿童青少年里面表现在认知的情况不是很多,在青春期以后会比较明显一些。你会看到他比较极端或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想法,甚至会有一些强迫性的思维,会感觉到他们的认知好像有些偏差,这时候看上去就会很明显。

但在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比较容易表现的情况,要么是以行为方式来表达,要么是以情绪的方式来表达。

行为方式的表达对于较小的孩子来说会多一点,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发展得那么高端,还没有发展到能用一些语言描述自己,可能他们的认知水平也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使得他情绪的部分很难描述出来,比如“我胸闷,我很郁闷,我很抑郁”这些话他们说不出来。

所以这些孩子们常常会用一种破坏或攻击行为,类似打架、骂人这样的情况。小一点的孩子用行为方式来表达会多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会用情绪来表达。所以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比较普遍。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讲,他们的情绪方面问题有什么特点呢?

我想这里面主要是和他们的情绪发展有关。一方面是取决于遗传,也就是与神经系统的类型和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他所处在的环境。这里的环境通常是指依恋关系,是由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关系来决定的。这是两者共同作用。

另一个特点是情绪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它的分支最初比较粗犷,后面越来越细,比如抑郁、焦虑、恐惧、愤怒、慌张等等都是不同的情绪表达,有人说可以有几百种用来表达情绪的词或语言。

我们知道情绪是很丰富复杂的系统。儿童青少年在情绪上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也许在这个阶段我们以为他的情绪出了很大的问题,但实际上到了下个阶段他可能就好了。

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且他的情绪发展受到认知和行为影响。所以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有可能只是情绪正常发展趋势的突出化,虽然看上去是个问题,但是可能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突出表现而已,他会通过发展不断修复。

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临床表现也是这样,因为没有分化得那么细致,所以它比成人的简单一些。然后他有时候会以躯体的方式来表达,还有自主神经系统为主的症状有时会表现得明显,像恶心、呕吐、心慌、出冷汗、腹痛、腹泻等等迷走神经亢进的症状。

另外一个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慢慢会趋向于成人。在儿童期,男女差别不大,到了青少年阶段,女孩子就会表现得比较明显,可能跟性别会有一些关系。

通常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是暂时的,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发展到成年期。

以上是我想给大家讲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

青年女性绘画

接着,我将给大家介绍的第二个方面,就是问题出现后,作为专业人员,我们怎样来评估?

? 与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理论

我们刚刚说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其发展相结合,所以大家在学习不同流派理论的时候会发现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非常多,不同的流派和专家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比如格塞尔的成熟理论,他的成熟势力学说认为是生物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行为理论环境—学习理论更强调学习在儿童发展当中的作用。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孩子的认知发展是有一个固定不变规律的,而且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起来的。

大家都很熟悉的弗洛伊德,他的力比多理论也就是性力理论推动了性心理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将发展的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里有着不同的主要矛盾,发展在每个阶段里面去克服和整合不同阶段的矛盾。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学说,我们系统学派里常常注重的就是关系,像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母婴关系,以及父母关系,系统理论强调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今天来不是要学这些理论,而是说从这些理论的角度去评估孩子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框架。

也是说,要有理论基础才能去评估,评估不是靠经验,而是需要凭借科学理论。

? 儿童青少年评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际上,接热线的过程也是一个评估的过程,尽管时间很短,在评估时我觉得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想提醒大家。

第一个是发展因素在评估和治疗当中具有重要意义。

也就是说,你在评估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发展因素。我们需要去考虑:他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到底需不需要干预?到底需不需要用药?甚至到底需不需要诊断?要把发展因素考虑进去。

另外,因为求助方式不一样,我们还需要评估到底是谁病了?因为孩子的问题通常是由父母提出的,甚至是父母要求来求助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情况不是因为孩子的问题,而也许是父母的问题,或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

在评估时,因为要考虑发展因素,所以要依据孩子的需求以及能力去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法及评估手段。

第二个是年龄因素。

年龄把它归到发展因素也可以,但在这里我把它单独列出来了。因为,孩子的发展很特别,在18岁成人之前真的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每个发展阶段都具有相当特殊的特点。

实际上年龄因素也需要我们特别考虑,比如他的行为正常与否,要和谁比呢?正不正常要和他自己比,和同龄人去比,需要横向比和纵向比。

另外,我们要确定是不是确实需要治疗,看他的行为和情绪与实际年龄是否相符。在心理健康评估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这个人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是否相符,对社会适应是否良好的情况来评估他正常还是异常。

第三,评估时不但要评估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要评估对谁实施治疗,才能更好的帮助到这个年轻人。

如果是小婴幼儿,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要帮助父母学会教育和抚养孩子来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如果是学龄期的孩子,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帮助他和他所处的环境和谐相处,这些环境包括父母、家庭、学校等等。不单是要治疗孩子,同时也要调整他所处的环境。

如果是青春期以后,他的某些部分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我们会和孩子本人工作。

第四个是干预的方法也不一样。

小一些的孩子可能常常会用到像沙盘、图画、音乐等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包括一些行为方面的技巧。

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透过一些认知方法来工作,在我看来,认知疗法对儿童和青少年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评估(SIRSE

如果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他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障碍进行评估时,怎么做呢?教科书里是这样写的:

? 我们需要了解他的症状是什么?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

? 这个问题对个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这样的影响到达什么程度?

? 诱发和维持的因素是什么?

? 家庭成员或父母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和解释的?他们又有怎样的希望和期待?他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5个方面是我们在评估过程中标准化的评估方法。

大到儿童精神障碍,小到热线中需要咨询的小问题,我觉得你都可以围绕这5个方面去展开,这些都是非常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当然这里还有很多具体的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不继续展开了。

?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系统评估

接下来,我想分享的就是在评估过程中如果从家庭治疗师或系统治疗师的角度去考虑,我们称之为系统评估。

这种多维度、多方面的系统评估,核心的要义是把个体放到他所在的背景和系统中去考量和评估。

同样一个本质的事物或人,站在不同的系统里去考量就是不同的角色或身份,起到不同的作用。

所以,我们希望在考虑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时,要将孩子放到他所在的环境尤其是他所在家庭环境里去考量。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个体与个体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家庭以外的系统都制约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

只有把个体放到他所在的背景和系统里去理解,才是真正的去了解他。所以家庭系统理论会认为所有人的症状都是没有解决一些人际冲突的结果。

在对孩子问题进行系统评估时,我这里加粗的一句话,希望大家能够知道我们在评估过程中要给出一个关系性的诊断,不要忘了这一点。

? 评估需注意的几点原则

当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我们可能不是那么专业的某一流派的咨询师或治疗师,但你在评估的时候,也是要有这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个:好奇心。

我觉得很重要的地方,所谓的评估实际上就是我们探索、了解、相知相识、建立关系的过程。作为助人者,我们应该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应该带着一种不确定的态度和好奇心来看待每一位来访者,而不能把头脑里固有的想法或者框架去框住每一位不同的人。

第二个:多维度。

我们要多维度、多角度、多视角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尤其是关系的角度特别需要注意

第三个:细节。

我觉得在探索和了解的过程中,真的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

因为每一个细节会带来不同的故事,会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每一位活灵活现的人展现在你的面前,如果没有细节,那会像是模子里刻出来的都千篇一律。

第四个:节奏。

通常我们在咨询过程中,慢慢的放缓节奏,有利于探索和了解,有利于自我的觉察。

第五个:关键人。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看谁是最关键的人,如果找到了这个最关键的人,你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第六个:目的。

在评估中,我们要看求助者求助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有的人向你求助,实际上他只是想抱怨或者倾诉、发泄一下。而另外有一些人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他们想要一些方法。在评估的过程中,你需要小心的辨别这些情况。

如果他只想倾诉和宣泄一下,这个时候你多带耳朵听就可以了。

如果他非常希望你能够给他提供一些方法,想要带一些确定的东西回去,那我觉得你还是应该给他一些意见和建议。因为,对他来讲重要的不是意见和建议本身,而是给他带来的这种求助之后确定的感觉就变得很重要。

城市、街道、人们、等待、行走、人行道、铁路、电线、儿童、男孩、微笑、等待、电车站、火车站、车站、罗马尼亚、火车、电车、焦点、捕捉

下面我简单的和大家分享第三个问题,关于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系统性的解释。

看待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时,我们希望能够多一些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所以在这里和大家提出来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性的去思考,系统性的去理解,系统性的去解释。

我们来看疫情下的家庭与亲子关系,现在讲任何主题都离不开疫情当下。

这次的疫情让我们不能外出活动,社交严格受到了限制。我们长时间的被困在同一个狭小局限的空间里,可以说是头碰头,脚碰脚,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庭的家长都快崩溃了,有些孩子像被困在笼子里的狮子也快闷不住了。

甚至成人和孩子之间都会发生很多的矛盾冲突,因为大家可能会对很多事物和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不一致。另外负面情绪的相互影响会使原有的一些冲突升级,还有很多人的家庭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前些天我看到一篇网络报导文章,说到疫情解除之后离婚率大增,讲到长时间待在一起之后发现真的很难一起相处,所以疫情之后准备去离婚。

这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情境,让我们有这样一些特别的安排,使得我们在原有冲突的基础上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 从个体和家庭因素来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涉及到每一个孩子和他所处的家庭实际上都有一个自身发展的规律所在。

当我们去理解这个部分的时候,就要考虑发展的因素,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正常的发展?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些什么问题呢?把这些放到发展的框架里去理解问题,我们也许会发现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

? 从个体和家庭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理解

这里有两个发展周期,我将它们和并起来。

一个是个体发展周期。

这是指一个人从胎儿、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期一直到青春期、成人到老年的生命发展周期。

另外一个是家庭发展周期。

当个体成人后会组建家庭,他的家庭进入家庭的发展周期,我们会看到家庭发展周期有独立成人期、新婚成家期、养育新人期、子女成长期、空巢期和夕阳晚景期这六大周期。

那么无论是个体发展周期,还是家庭发展周期,我们都会看到每个周期都有自身发展的主题和主要任务,也都有着它需要克服的困难。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不同的周期里,比如我们今天说到的儿童青少年问题,从这个家庭有孩子出生,新人养育再到孩子长大,这样的过程里面确确实实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

? 从个体的生命发展历程角度来理解

所以,我们在考虑个体的时候,要考虑个体发展的生命历程。

这里想和大家说的发展阶段的不同步是指即便一个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不成熟,但这也并不代表他在所有方面都不成熟,这也是我们客观去看待孩子的关键。

他可能在某些方面确实发展得不够而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他在另外一些方面表现很好,甚至超常。

另外需要我们考虑的是“正常”的定义,什么叫“正常”?

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节律。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所以我们讲正常定义时说是他跟他所处在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改变个体生命时,并不是改变其本身,同时也要改变他所处在的环境。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就要求我们要整体性及阶段性的呵护孩子心灵成长,这些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

? 从家庭亲子关系角度来理解

那么从家庭亲子关系的角度,我们怎么来理解呢?

第一是父母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也需要阶段性、一致性和持续性的应对亲子关系、三角关系来维持家庭系统的整体性。

第二在这里我还想特别提到的就是父母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

前几天门诊有一位来访者,是位小朋友,他和我讲他有一位同学最近很烦,他的同学总是给他打电话,不是他烦躁,是他觉得他的妈妈会很烦躁。疫情来了之后,他的妈妈变得更加紧张焦虑,每天不停的强迫洗手,同时要求孩子也洗手。一旦他洗手的次数和时间不够,妈妈就会歇斯底里跟他大吵大闹。这个孩子很崩溃,也变得烦躁,也会出现了一些情绪问题。 你会看到这个孩子的问题不在他,而是他父母的心理出现了状况,才导致他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父母应该先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才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孩子。

第三是在处理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要兼顾夫妻关系,也就是说最基本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基础。

第四是父母要配合文化的变迁而适应亲子关系模式。

因为社会在变化,我们会看到这次疫情很多家庭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孩子要上网课,这种网课给家庭带来的最大困扰是父母完全没有办法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情况,所以他们会很紧张、焦虑,甚至会感觉到失控。

实际上在这样特殊的时期里,网络可能是我们和外界联络很重要的渠道,这种情况下,怎样利用网络来调试亲子关系,也很重要。

个体的发展实际上是与父母之间关系渐行渐远的过程,这是从个体发展和家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的。

? 从家庭中未解决冲突角度来理解

还有一个就是从家庭中还没有解决的冲突角度来理解孩子心理问题,实际上影响和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的安全感,也就是情绪安全。父母的婚姻冲突实际上是影响孩子核心安全情绪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父母婚姻系统的冲突而导致亲子关系改变,以及父母教养方式改变,也会加重孩子不能建立情绪安全,从而导致孩子人格、情绪以及行为方面的心理异常。这一点也想和大家说一下。

那么,我们从家庭治疗角度会认为所有个体的症状或心理问题,都是和其所在的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其所在的家庭,是家庭里各种关系交织所产生的一种结果,他的症状背后隐藏的家庭里没有解决的冲突,实际上是维系家庭系统平衡的一种策略,同时也是帮助家庭寻求改变的一种契机。

? 从学校和社会因素来理解

当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个案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要从方方面面综合考虑,除了考虑当下也要了解过去,即考虑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哪怕在现在的疫情下,学校和社会的因素也非常重要。

有一位来访者是个不上学的孩子,他的父母来求助咨询。最近有一个很好的情况,学校开学了,本来开学他也不准备去学校,但是因为学校这次是采用的网课模式,班主任老师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把这个孩子也加入到班级的网课群。这个孩子对去学校会有一些焦虑恐惧,但是他可以参加网课。这样一来,这位班主任老师做了很好的安排。所以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对这个孩子很重要。

这就是我讲的第三个部分,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无论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家庭发展周期的角度,无论是从亲子关系的角度,从父母关系冲突的角度,还是从整个社会心理的角度,从不同的视角里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再给予一些特别的解释。

把孩子问题定义为是他所在的系统出了状况,而不是他本身仅有的问题。

那是不是所有的孩子的问题都是跟他的家庭有关呢?也不一定。有一些孩子也许就是自身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团体、风景、手、场、人、朋友、背、姿势、地平线、四、臂、抱、合、友、自然、支持、青少年、心、双臂交叉、双臂举起。

在来和大家来谈一下第四部分的内容,所谓的心理支持、心理救援或心理干预,实际上它们是不同层次上的工作。总而言之就是怎么办或是干什么的话题。

? 信念——孕育在关系中的弹性

首先,我觉得在考虑怎么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们脑海里面要有信念,这个信念坚不坚定决定了我们究竟怎样去工作,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强度和力度。当一个人有特别坚定的信念时,他会为了这个信念努力奋斗。

所以,在与儿童青少年工作时,我们要秉持一种信念——要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潜力,相信每一个人向好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个是我们应该尽我们努力去调动和肯定每位孩子的力量和能力,把每个人的潜能挖掘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有形的力量。然后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激发他的希望和梦想,让他自己能够建立起希望,还有就是鼓励他竭尽全力对自己负责。

第三个是很资源取向的想法,就是把所有的困难、挫折,甚至是创伤,看作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当你在逆境中能有这些想法时,我想那我们就可以绝地反击了。

第四个就是祝福和庆祝他的成功,如果他还没有成功,那么就祝福他,如果他有小小的进步,我们就庆祝他的成功。

所有的这些都蕴藏在关系中,蕴藏在他与自己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以及身边能够帮助他的人之间的关系中,彼此相互影响,相互鼓励,这种信念是我们做好工作很重要的基础。

? 家庭——心理防疫的加油站

接下来,讲一点点理论,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简称注册系统)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会组织和发布了一些文章和重要信息。刚好,在这期间我来负责公众号的工作,所以我也有意识的去组织了一些文章,其中有两位老师写的文章,我想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

一篇是我们史靖宇博士写的《家庭:心理防疫加油站》。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特别谈到了家庭怎么在防疫过程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他特别提到国际公认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心理救援有5个原则:

? 是促进安全感;

? 是促进镇定;

? 是促进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

? 是促进联结;

? 是促进希望。

对于这5个原则,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对应到家庭系统里来,就会看到家庭在帮助心理救援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我们的加油站。

第一个在促进安全感方面,这里面特别强调的是家庭关系就是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家庭关系稳定和谐,外面再乱家不乱,人的内心就不会摇晃,家庭关系和谐稳定持久牢固了,我们的核心安全感就不会被动摇。

第二个在促进镇定上,这个方面重要的是家庭如果能够有效的做好家庭焦虑情绪管理,即使在再重大的危机事件当中,我们也能够保持镇定。

第三个是怎么促发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家庭内部该怎么去激活已有的资源。

第四个是促进联结,我们通过家庭、家庭彼此之间以及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结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第五个就是相互助力鼓励、注入新的希望,促进希望的建立。

这些也是有一种信念在里面,同时我觉得也是一种理论。

? 焦虑——家庭中最具感染力的情绪

另外一篇文章是姚玉红博士写的《焦虑,家庭系统中最具感染力的情绪》。

在这篇文章里姚博士特别提到家庭是一个情绪单元,大家既相互影响,同时也相互联接。这里面她用波纹理论提到了代际之间的忠诚以及自我分化,是子女对家庭的两大诉求。

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每位孩子都从一个家庭里走来,他对这个家庭赋予忠诚,这是一种代际之间代代相传下来的忠诚,这种忠诚是对长辈甚至更年长前辈有着无条件的信任,尽力去顺从的心理倾向,我们叫做代际忠诚、家庭忠诚以及代际的传递。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每个人从家庭里走出来都需要有一个自我分化的过程,这种自我分化就是自我实现,所以在人际之间保持着既有连接又独立的特点。

而在很多人身上它没有分化,或者只有分化而没有忠诚,实际上是一种焦虑情绪过重情况下逃离的办法。而真正的分化和忠诚是需要很好的把它们协调起来的。

协调这个家庭应对焦虑时产生的互动模式,怎样降低家庭焦虑水平来保持适度的有效互动,来平衡信任和达到整个家庭系统的平衡,来帮助倾听儿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两篇文章同样写的是家庭,但我们会发现家庭实际上像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我们核心安全情绪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我们不安全情绪产生的根源,这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有内在关联的部分。

? 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热线工作的界定和意义

大部分的热线工作实际上不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它只是一种心理急救或救援,而这种救援对危机事件中的当事人在长期恢复上非常有帮的。但这样的帮助方式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还是应当遵循热线的工作指南和遵守热线伦理规范。

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热线工作时,我们还是应该注重以下几点。这是在上周热线督导工作会议上和大家一起讨论形成的共识,当时也是因为有几个儿童和青少年的来电案例,我们总结出来的:

第一是在我们热线工作时,应帮尽帮,无论他以怎样的形式求助,包括反复来电,甚至有些人有时候会觉得受到了骚扰。但还是需要以来访者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基本的原则。

第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每一位来访者不同,所以他应对的情况也不一样。还有我们在接线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客观和中立,不带任何的偏见、歧视、以及拒绝。

第三是咨询师或热线接线志愿者也不要过度的情感卷入。

第四是在热线工作的过程当中要有职责界定,边界要清晰,严格的遵守热线的工作流程,依靠同辈之间的团体讨论或案例督导来保证我们的专业性。借助热线平台,提供一些技术支撑,来达到我们帮助来访者的目的。

? 儿童及青少年助人者的工作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儿童及青少年助人工作者,我觉得很重要的地方是我们应该坚持这4个原则:

? 鼓励与支持的原则

? 教育与引导的原则

? 提供空间和舞台的原则

? 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

这里的每一个原则都可以讲很多内容,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赘述了,但是这里面我想讲的是作为儿童青少年专业的工作者熟悉青少年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非常重要。

另外我觉得我们应该认识到青少年与他们父母之间的关系比青少年的问题本身更重要,评估青少年的问题也要评估他所在的环境。

最后一点是和他们一起工作时,不仅要了解他们的问题,更要发现他们的长处,要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

所以无论是家人或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那些身处迷茫或困境中的孩子能够重新回到发展的轨道上,通过提供一个可预见的环境,帮助调节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帮助他们缓解情绪焦虑和紧张,在情感上给予他们极大的支持,我想这就是可以给到了来访者最重要的帮助了。

? 针对家庭开展工作及其工作策略

对于这个家庭怎样开展工作呢?现在是网络咨询,如果要是面询的话可能会更容易实现,就是邀请家庭所有的成员一起来工作。

我们工作的核心重点就是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的关系。所以我们在针对家庭开展工作和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在对家庭关系上,尤其是父母关系上,我们的结构化目标是加强父母的子系统的主导功能来提升父母的能级。

在孩子尚未成年前,父母具有父母的职责和功能,他们必须要尽职尽责。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出现问题是因为有些父母失去了他们应有的功能,所以我们要增强父母的主导功能,增强他们的能级,使他们有更高的效能感来开展工作,这是做治疗很重要的核心。

那么家庭工作主要的策略大概就是导入正向的支持系统,采取一些资源取向,利用孩子的问题来推动整个家庭的改变,增强对家庭特定三角的敏感性,促进父母的合作,一起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尊重父亲、体谅母亲,帮助父母了解他们孩子真正的内心需要,增强亲子关系,同时协助处理家庭冲突。

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工作策略,同时每一个策略都有着非常多的理论和技术。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以后可以在这些方面从事一些专门的训练。

? 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工作

学校和社会方面我就不多说了,里面的几个原则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一个是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另一个是完善学校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建立社会的支持系统,整合和利用社会的资源。

这里想告诉大家儿童和青少年的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人所做的事情,而是部门及团队的合作,只有在系统的视角下才能够更好的有利于帮助到儿童和青少年。

高级教学青年

最后有几分钟时间我想把大家在热线当中提出来的具体问题做一些解答,我就以这几个问题作为例子和大家简单说一下。

? 问题1:一位家长来电说孩子的自律性很差,不学习,一直玩手机、玩电脑,说了也不听,亲子关系变得很差。

? 回复:我相信这种问题还是挺多的,那我们热线咨询有什么要点呢?热线咨询的要点很重要就是两步,第1步是做一个评估,第2步是给予一些建议和意见。

1步是评估,但评估也不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但是可以简要评估重要的元素,比如孩子的年龄、自律性差的行为表现、持续时间、程度、影响、增强或减弱的条件,家长的解释、期待和目标等等。

掌握了解这些要点,我想会对来电家长所讲的孩子情况多一点了解。

不同的年龄情况不一样,行为表现也随着年龄不同而不同,需要考虑他的行为表现到底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也许他妈妈觉得看电脑或手机一个小时以上就是不行,但是对一个年轻人来讲,让他只看一个小时手机可能远远还不够。 所以要和他所处的环境,以及同龄人的情况去比较,而不是家长内心的目标。

那么在咨询建议上,我觉得作为一名接线员很重要的地方,应该要共情家长的焦虑,家长来电一定是有烦恼、有问题、有紧张焦虑的。共情他的焦虑不是他来电内容的本身,共情他的焦虑,安抚他的情绪,理解他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发生问题的难处。

然后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予他们之间亲子关系一些不同的解释,或者赋予一些新的内涵,需要对其所讲的亲子关系变差有一个重新建构、重新理解意义在里面。给他提供一些帮助孩子养成自律性的方法,因为自律性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所以给一些小的建议他就会比较满意的结束这样的一次来电咨询。

? 问题2:家长来电说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差,回家被妈妈批评了一顿,还打了一巴掌,现在不学习,开学以后也不想上学。

? 回复:在热线咨询的要点上,我说的只是我的理解和看法以及我可能会用到的方法,并不一定只有这个标准答案,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方法。

第一个是通常我们在接到一段来电、一段叙述,或一段咨询访谈时,我们通常要把那些关键词找出来,才能够明确来电的要点和目的。

第二个就是需要对关键词进一步了解,找到关键点,把他所说的重要东西找出来,再一个个去了解和分析。

第三个是在评估的基础上,我觉得可以选择其中一些重要点给予回应,但是在回应的过程中,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换个角度去看问题,甚至有一些规范性的提问我们可以直接套用。

第四个是我们要给求助者赋予一定的能量,就像他带一个球给你,你要想办法把这个球还给他,在还给他的同时还要给他能够胜任拿这个球的力量。

比如我们可以说“您通过拨打热线这种求助方式来寻求问题的解决,说明您本身还是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吧?”或者你可以和他说“我有注意到你在叙述的过程中,你说话的节奏开始变慢,声音变得越来越有力,条理变得越来越清晰”等等。

给他一些共情,一些支持,从一些小细节上面了解他,给他有一种赋能的感觉。

我建议大家可以自己练习找找咨询要点,因为不可能每一个问题的咨询要点都是一样的。

? 问题3:有一位10岁小朋友的外公去世了,再也见不到外公了,他很伤心,经常会钻到桌子底下哭好几天,妈妈很难过所以来咨询该怎么办?

? 回复:这是个关于哀伤的话题,我们知道在这次疫情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丧失,甚至包括亲人的丧失,在这个特殊时期,遇到的这样一个特殊的话题,面对儿童哀伤的情况,我们怎样来处理呢?

儿童在哀伤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因为儿童的反应不太一样,症状也不是很典型,他有的时候用行为表现,有的时候用情绪表现,有的时候用认知表现,因为年龄的不同,出现问题时表达内心的方式也不太一样,所以他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在处理过程当中,我个人的建议还是主张诚实告诉孩子亲人去世的消息,因为这是一位10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对人生、生和死有一些初步的概念,根据孩子的年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决定怎么告诉他?告诉他什么?告诉到什么程度?但是总的原则是客观、实际会比较好。

还有就是帮助家长们处理孩子的心理反应,就是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情况。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他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情感。因此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用哭泣表达他的悲伤,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我觉得这里面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尊重孩子对悲伤处理的节奏,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

我之前见过一个孩子,他的外婆或奶奶去世了。过了一段时间他才用画画的方式表达,他画的不是别人死了而是自己上吊的图片。他的父母看到后非常紧张,实际上孩子是在表达外婆去世了,他很难过和悲伤。所以我们要尊重他的节奏,接纳他的情绪,然后帮助孩子找到健康的宣泄情绪和自我安慰的方法。

年龄长一点的孩子,可以安排他和家人一起参加悼念活动。

我曾经有一位来访者,他的两个孩子追问他关于生死的问题,因为孩子们的爷爷去世了。后来他用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他将这个方法介绍给我,他带着孩子一起去看动画片叫做《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里讲到了怎么帮助孩子去理解亲人去世,以及亲人会以特殊的方式留在我们记忆里,活在我们身边。他觉得看了那部电影之后,他的两个孩子释然了很多。

当然不只有看电影,而是可以通过类似不同的载体来完成哀悼的过程。对于一些受影响或者创伤的孩子,要有熟悉他们的人来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尽快回到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去,这些是主要的处理原则。

我看了一下时间,现在正好是9点半,今天的讲座刚好就讲到这里,其实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也是想给大家做一些示范。

今天的内容讲得比较多,给大家提问的时间会比较少,希望今天的讲座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启发或者帮助,感谢大家的收听!

以上内容整理自:孟馥老师42日晚《心理援助热线中,如何与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网络直播公益讲座,即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公益培训项目(原注册系统湖北心理援助督导组公益培训项目)第23讲。

关于我们 | 负责声明 | 客服邮箱:3129473871@QQ.com |
Copyright @ 2014-2030   十连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微信公众号
收起
展开
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扫二维码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