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9月2日讯)“震后第一课:我们在一起”——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板房学校开学见闻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我们悲痛着,牵挂着,又感动着,振奋着。面对灾难,我们没有孤单,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9月1日上午,清脆、响亮的朗诵声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中学板房校区回荡,鲁甸地震灾区的中小学校如期开学,孩子们、老师和心理专家还共同上了“我们在一起”的震后第一课。
1日9时许,初升的太阳照耀着群山环抱的龙泉中学板房校区,“凝聚正能量,提升精气神”的横幅随风浮动。3000多名中小学师生整齐地站在校舍旁的操场上,共同迎接这个特殊的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以默哀仪式开始,操场上一片寂静,老师同学们低头致哀,寄托着对此次地震遇难同胞的哀思。默哀结束后,12名武警战士护送着一面五星红旗从师生面前正步走过。
“升国旗,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校园,人们注视着国旗缓缓上升,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面向国旗敬礼。
五星红旗升起后,七名学生代表全校师生朗诵开学典礼献词,“震垮的是房屋,震不垮我们坚挺的脊梁,再大的伤痛我们也不哭泣,再大的灾难我们也不舍弃。”坚强有力的声音响彻校园。
8月3日发生的6.5级地震造成鲁甸、巧家、会泽等地大量学校受损。经过全力施工,灾区的231所板房学校已全部建成使用,确保了震区中小学生如期开学。
记者了解到,龙泉中学板房校区里共有包括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在内的3000余名学生就读。龙泉中学校长李明响说,希望用这场以“感恩自强、奋力拼搏、实现梦想”为主题的开学典礼,唤起学生们心中的自信和自强。
洪亮的朗诵声在校园中回荡,许多人流下了眼泪。在学生身后的板房教室里,课桌、黑板整整齐齐,墙上贴着积极向上的名人格言。开学典礼后,“震后第一课”就在板房教室里开始。
在初一149班的教室,黑板上写着“震后第一课:我们在一起”,来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教授给每位学生发放了白纸和彩色蜡笔,让学生把心里的恐惧、害怕等情绪或画或写在纸上,然后揉成一团、撕掉。在另外的教室,老师们则带领新生互相认识,彼此握手、做自我介绍。
开学前,鲁甸县100余名中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接受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封闭培训。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鲁甸工作站站长吴坎坎说:“在‘震后第一课’中,通过这种游戏,让孩子们画出自己的情绪之后,通过撕、揉、折等方式把震后的负性情绪宣泄掉,给心理减压。我们将在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心理援助活动。”
龙泉中学初三学生王莹超说,“大家给我们建设了板房,就是希望我们好好学习,不要受地震的影响,把负面情绪抛出去。我们一定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把学习和生活过好。”
1日上午,在鲁甸县的光明小学、火德红中心校的板房校舍以及帐篷小学西唢呐小学的操场上,也举办了同样的开学典礼。与此同时,巧家县、会泽县地震灾区的中小学校如期开学,以安全教育、心理疏导为主的“震后第一课”也正常开课。
吴坎坎告诉记者,目前鲁甸80%的心理援助组织在灾区时间大多是一到三个月,所起的效果有限,“尽管灾区目前已汇集了多支心理援助力量,但想要受伤的心灵忘记伤痛、走出阴影,还需长期、可持续的关爱与扶持。”他们的鲁甸工作站要通过一年的时间,在鲁甸80所学校的101位老师中培养出专业的心理援助队伍,建立一个辐射全区的鲁甸灾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长期、可持续的为鲁甸灾后重建提供心理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