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性人格障碍或译畏避型人格障碍、逃避型人格障碍、畏惧型人格违常,属于人格障碍的一种。
回避性人格障碍的症状
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丢脸,此类患者经常选择可独立完成工作的职业,以降低与人社交的机会。有些患者会幻想与他人拥有完美、被爱和被别人接受的关系,不过因他们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这些关系,所以并不主动去追求。他们只有在确信不会被拒绝的情况下才愿意与人建立关系,并只关注自己的缺点,经常贬低自我。
ICD‐10指出APD的特征包括:
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
相信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没有吸引力或不如别人
在社交场合过分担心会被人指责或拒绝
除非肯定受人欢迎否则不肯与他人打交道
出于维护躯体安全感的需要,在生活风格上有许多限制
由于担心批评、指责或拒绝,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回避性人格障碍的病因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自卑感被心理学家认为起源于人在幼年期的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感、痛苦感,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
据精神分析,主要表现是不愿意与人接触,事实上,并不是由于自卑,一部分甚至非常自信,然而仍然会出现接触障碍,根本原因是,在自我形成以前,受到监护人或者亲近的人的精神或者躯体伤害,然而这种伤害虽然通常来源于孩子的父母或者教师以及一小部分是来自于同学和朋友,但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家庭阶层和经济状态或者其父母孩童时期的缺乏关爱导致的意识形态遗传。这部分人试图自己搞定大部分的事情,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潜意识里避免使自己受到儿时类似的痛苦经历。然而一部分人成年后同样会出现接触恐惧类似症状,成因可能是与异性性接触时受到挫折。
回避性人格障碍的治疗
治疗方面,通常使用社交技能训练、认知疗法,以及逐渐增加社会接触的曝露疗法,参与社会实践及提高其技能的团体治疗疗法。有时,也使用如药物治疗等各种技术。如果患者已经怀有拒绝的恐惧,APD患者可能变得无法相信治疗师,患者会很频繁地在许多情况下的治疗会话[需要解释]。因此,这个时候,为了获得患者的信赖与持续治疗,是治疗最大的关键。
个人面接型的治疗,虽然它的真正的社交技巧团体治疗疗法[需要解释],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患者自己本身的“以夸张的地步,否定的自我形象”(关于自我夸大消极的信念),因此可以说,这是获得适于工作在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习惯依赖诸如吸烟、酗酒、非正常的性发泄方式,改变自己的状态并尝试改善与异性的关系。